导语: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症。该病多由于脑血流减少、炎症、免疫细胞激活和神经退行性改变而导致推理、计算、判断和记忆的下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血管性痴呆占痴呆总数的26.3%。大概有15%-30%的患者在卒中3个月之后会出现痴呆。
01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复杂,肺气虚易导致宗气亏虚,诱发不适症状
1、血管性痴呆中医病名溯源
在中医学范畴中,并没有对“血管性痴呆”这一疾病提出针对性的病名。但与“痴呆”相关的描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部分记载,如《左传》载“不慧,盖世人谓之痴”;说明古人已经对于痴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痴呆”两字首见于在汉代《华佗神医》,宋代《针灸资生经》则阐述了“痴证”病名
明代《针灸大成》又载有“呆痴”;《医学正传》中又谓“愚痴”。明代张景岳首次将“痴呆”作为医学名词提出。以上医家虽然对痴呆这一疾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中风后引起的痴呆并没有进行论述。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指出:“中风后善忘”,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载“中风初期神呆”。
可见,直至清代,才出现部分医家对痴呆与中风病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认为有些患者的痴呆症状出现在中风病之后。基于古代医家对痴呆病的相关描述及现代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故将该病归于中医学“痴呆”篇中论述。
2、血管性痴呆中医病因病机
五脏易虚,心肺归属于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心主血脉,心气亏虚,会导致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达脑窍,濡养脑髓;而心又主神志,心气亏虚会直接影响脑髓神机,至使神机失用。肺主气,若肺气虚易导致宗气亏虚,肺又朝百脉,辅心行血,肺气亏虚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并且肺还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肺气亏虚,功能失常,会导致精微物质难以上输于脑,导致脑髓失养。六腑易实,且六腑以通为顺,肠胃属于六腑之一,容易壅塞不通,胃肠腑气不通,气机不畅,则气血津液以及其他精微物质运行通道受阻,气血津液无以濡养脑窍,则会导致脑髓失于濡养,致神机失用。
《素问·调经论》云:“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如前提及,心主神志,主血脉,心气过盛,君火过旺,会上扰心神,导致神志失常;而君火过旺亦可能导致血液溢于脉外,无以濡养脑髓;而壮火食气,后期亦会导致气虚,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脉瘀阻,气虚无以上行脑窍,都会造成脑髓失养。
明代张景岳对痴呆的病因病机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还对痴呆和癫狂作出了区分,对痴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景岳全书·杂病谟》中记载:“……或肝胆之经气有不清而然”。指出痴呆的发生受人体情绪的影响,如前所论述,五脏影响五志,同样,五志的变化亦会对脏腑造成影响,心主神志,情志问题首先影响到心。
而肝主疏泄,情志不畅亦影响肝之疏泄,从而导致人体气机不畅,血液运行受阻,则脑窍失于濡养,导致神机失用。而气有余便是火,煎灼津液则导致痰热内生,阻碍气血运行;灼伤脉管则血液溢于脉外,均与痴呆病的发生相关。
阳气为精微中剽悍滑利的部分,而脾胃亏虚亦会导致阳气亏虚,而脾阳与肾阳亦关系密切,后天无以资先天,则导致真元亏损,加重病情,且预后不佳,可见陈士铎已经对痴呆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认为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影响着痴呆的转归。
由此可知,古代医家对于痴呆病有一定的认识,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脑,病因病机归咎于肾精亏虚,心火旺盛,肝气郁结,脾胃亏虚等。该病病位在脑,其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髓海空虚,另与痰浊、血瘀紧密相关,因此治疗当补肾填精,豁痰化瘀开窍,补肾之法须贯穿于治疗始末。
综上可知,古代医家对痴呆的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术上百家争鸣,各执己见。并且立法颇多,治法亦多样,虽然受到医学条件各方面的限制,对中风后痴呆也有了一定认识,古代所言“气血逆乱”,“乱而善忘”亦可能与今血管性痴呆有关。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明确了血管性痴呆这一疾病。并且现代学者就该病亦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临床治疗也取得不错的疗效。
02患者应该如何治疗?针灸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
1、针灸治疗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随着针灸疗法的不断创新,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病种的不断增多。针灸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上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除了普遍应用的体针、艾灸外,还出现了头针、眼针、舌针、靳三针、全息针、飞腾八法针刺法、电针、穴位埋线、药线灸等多种特色治疗方法。
并且在行针手法和留针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疗效。“飞腾八法”针灸法可以更有效的改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品质。
2、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上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五脏密切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故治疗上应标本兼顾。血管性痴呆大多以肾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之实邪为标,故治疗上擅用地*饮子,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减运用,偏于肾阴虚而见骨节烦热者,可加桑枝、地骨皮、鳖甲以退虚热。
偏于肾阳虚而见腰膝冷痛者,可加淫羊藿、仙茅以温化肾阳;兼有气虚者,可加*芪、*参以补气;若纯属阴虚痰盛者,可去肉桂、附子,加胆南星、贝母、天竺*以清化痰热。用葛根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浊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艾灸疗法
以艾灸为主干预血管性痴呆患者,在百会施以隔附子饼灸,神庭、大椎施以悬灸,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构成比较,结果发现艾灸组疗效较药物组佳。用温阳补肾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通常在关元穴上施以龟板灸,之后悬灸命门穴、大椎穴,结果表明该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颇佳。通过药线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结果发现以药线灸为主要手段治疗该病效果更佳。
结语:从治法治则上看,大多研究都以补肾填精,祛瘀化痰,燥湿健脾,补气活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入手,而从醒神开窍、温通督脉立法论治的较少;治疗手段上大多数以电针、针刺为主,至于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头皮针、温针灸、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的研究报道则相对较少,且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多种治疗手段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