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脉证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辨病。太阳病的特点是脉浮,脉浮后面是可以断句的,按照文言文的文法,脉浮后面可以用一个逗号的,这是太阳病的一个独证,“有一分脉浮,就有一分表证”。脉浮对应的独证是恶寒,“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还有一个独证——头项强痛,头项强痛可以理解为头痛项强,也就是说头痛和项强的人可以从太阳病去治,项强就是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但是,必须伴见恶寒,因为头痛项强不见得一定是太阳病。比如颈椎病,大家都知道用葛根汤,但是,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有个湿热入于经络脉遂方,也是治疗颈椎病的,有苍耳子、地龙、秦苑这些药物,这是个热证。所以,见到头痛、项强,伴有恶寒就可以从太阳去治,此为核心,头痛项强见于兼夹证,最核心的两个独证脉浮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的独证是汗出。无汗用麻*,有汗用桂枝。桂枝汤可表现为脉数,体温增加1℃,脉搏增加10次,没发烧或者发过烧以后,脉缓,只要一发烧(如38℃39℃40℃),脉搏次数就增加。桂枝汤证一般很少有高热,37~38℃比较多,《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载桂枝汤可表现为浮数脉,所以汗出是它的独证。当然并不是一见汗出就用桂枝汤,大热、大渴、大汗——白虎汤,麻杏石甘汤“汗出无大热”,所以不能教条。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伤寒的核心是脉紧,这是伤寒的独证,发热不是独证,可以发热或不发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发烧,口干,不恶寒,构成了诊断温病的一个基本规律。渴与发热有关,单纯发热带走大量水分,所以会渴是温病的一个特点。在《伤寒杂病论》中,温病列在太阳病篇里,为太阳三证之一,虽然书中的处方没有对温病阐述过多,但是,大的规律也在《伤寒杂病论》里讲了,后世将它发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