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赵鸣芳中医的根来自民间下
TUhjnbcbe - 2021/4/19 1:41:00

一〇二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问态度

……

READON「

赵鸣芳

中医的根来自民间(下)

」人物介绍

赵鸣芳,医学博士,六代中医世家传人。擅长治疗妇科病、失眠、抑郁等情志病,尤擅治疗各类消化道疾病。对长期咳嗽、哮喘、偏头痛、眩晕症、鼻炎、鼻窦炎、肾盂肾炎、遗精及牛皮癣等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在中医药亚健康调理与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一定建树。

口述实录

您从小在药房长大,都学到那些童子功?赵鸣芳“水少一分不好,火缺一刻不够”。就拿煎药来说,先说水,好多药店说明书上写煎药放多少水,但是,有的说三碗水,又有的说水要没过药面,那么,如果是用经方,药非常精炼,都是饮片,没有草药,过药面那就只有一杯水,怎么算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煎药砂锅大半锅水。我们现在自煎的药一般煎两次(头煎二煎),也有一天药就煎一次的。煎一次的水量稍要大一点,而分两次煎的每次煎用量适当少一点。当然对于药量特别多尤其好多草药的,一般的煎药锅放不下,那要换更大的锅,放更多的水。还有一个是,武火文火怎么确定。武火就是大火,文火就是小火或微火。大火烧开好讲,但是小火的标准怎么定呢?以火苗的标准很难把握的,正确的应该是,大火烧开之后,盖子不完全打开,也不完全继续盖着,而是打开一半,要保证药汤继续滚开,但是又不会溢出来,这才是所谓的大火换小火。如果火太小汤不滚,那么药性就煎不出来。还有煎药过程中每隔4、5分钟要搅拌一次,对于这一点,现代实验研究证明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小的时候,帮着父亲煎药就懂了其中的微妙。有没有您特别中意的一味药?赵鸣芳用药到不中意哪一味,就我所用的药物中,柴胡出现的频率较高,柴胡用的多是因为经方里用得最多,《伤寒杂病论》中单单以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条文总共有19条之多,这是因为柴胡及其柴胡制剂治疗病证多所决定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和解剂,就和解的脏腑来说,涉及肝胆脾胃,和解的病理性质来说,有虚实的和解、寒热的和解、升降协调等等。“柴胡证”很多,张仲景强调“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便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小柴胡汤可以治几十种病症,张仲景的处方中以柴胡为主药的还有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所以柴胡使用机会就非常之多。日本人用小柴胡汤占到整个中药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我们国家对柴胡的认识有偏差,使用不是太高。误解柴胡是从“柴胡劫肝阴”一说开始的。柴胡劫肝阴之说首见于张凤逵《伤暑全书》的序言中,清代名医林北海将此说讲给他的学生周扬俊,周在《湿热暑疫全书》中提及,后经清代的温病大家叶天士之口说出来,影响广泛深远,不仅温病学家临床少用柴胡,而且许多医家在诊治内伤杂病时也避开柴胡。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江苏、浙江、上海等许多地方所用柴胡是用柴胡的地上部分,而张仲景时代用的是柴胡的地下部分,虽然是同一植物,但不同的部位其所含的药理成分、含量多少以及作用是有差异的,这也得到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我们在临床坚持用柴胡根。我们用那么多的柴胡及其制剂,也未出现所谓的“劫肝阴”问题。唐晔您认为,中医发展到现在是退步了吗?赵鸣芳不能简单说是退步还是进步,这个问题太大了。但确实,一些传统的东西失去了,对药的理解越来越粗糙了。比如,未成熟的栝楼,在我们的市场上,你都找不到。但是很奇怪,我到新加坡讲学的时候,讲到这个问题,新加坡的医生说,我们这里有,是从中国进口的。后来我到澳门去讲课,发现那里的药店也有。而整个药物的质量,尤其国内市场,总体而言是下降了。从医三十多年了,您印象最深的病人是哪个?赵鸣芳曾经治疗过一个脑胶质瘤的病人,他是我们省法院的一个法官,50多岁,应该是年的病人。医院上班的,开始的时候叫我来抄方,但是他的脑部有三个肿瘤,三个部位,医院的医生,都说不能做手术,就放弃手术了。他自己去镇江找的医生,给他做了一个部位的手术。当时西医给他的判断:三个月的生存期,最多不超过半年。后来一直在我手里看,看了7年,期间又出现过中风、肺炎,都是通过中医治疗稳定下来的。年我到德国去,跟他失去联系了。去年我在商场里面,看到他的夫人,了解下来,在我去德国一年以后,他去世了。我主用生半夏,对脑部的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治疗癌症的作用,不仅用于脑部肿瘤,还有胃肠道的肿瘤。《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所用的半夏都是生半夏,用量最大的是大半夏汤,半夏用至2升(相当于现在的克),治疗的“胃反呕吐”类似于现代的胃癌所致不完全性梗阻一类疾病。用了大剂量的生半夏后,发现确实效果不错。用制半夏或小剂量的生半夏就没有作用。您有什么遗憾的时候吗?赵鸣芳很多观念,很多法规是对中医的束缚。比如说有*性的药的限制,我们用经方的,现在都按照常用量来用,实际上降低了疗效。我喜欢小方大量,所以受到了限制。学中医对您的性格有没有改变?赵鸣芳多多少少有改变,我就适合做中医。本来就是慢性子的人,中医不能是急性子的人。中医讲究“和”,是平和,是调和,是谐和。快不一定就好,高也不一定就有利,慢不一定就差,低也不一定就不利,关健是要协调。中医有一个特点是整体观念,会让我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不会钻牛角尖。有许多不顺的事我能放下,不会长期去纠结,做中医就是将纠结的问题给理顺。您现在怎么理解中医?赵鸣芳以前的“中医”指中等的医生,医生分上医,中医,下医。现代“中医”是相对于西医来说的。我们现在所有中医都离不开辨证论治。辨证论治,首先这四个字的出现大概也就年,真正明确提出来可能还不到年。但是这个模式是一开始就有了,证的含义也发生过很多次改变,变成证型了,后来变成一个病机。现在讲的辨证论治的证,完全就是病机的概念了。把它固化成一种模式了。中医的诊治模式,后来变成来两种,一个是辨病机的辨证论治,一个是随证治疗。所以我现在一般不随意讲辨证论治。我主张的是张仲景随证治疗。随证治疗就是以症状为主体来进行处方用药,这里面强调证据和药物是一种对应关系。我做了很多研究,想要把历代的相关的诊治内容理清,原来中医诊断的模式怎么细化成了两种,每一代的医家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我认为两种模型并不矛盾,实际上相辅相成,如果结合起来,疗效更好。年您的收获是什么?赵鸣芳学校做老师,从教学来说,我问心无愧。我会把《伤寒论》原汁原味的教给学生,我上课从来不点名,出勤率比点名的还高。而做医生,很多别人治不好的病我能治好。前几个星期,看一个七八年的老胃病,在其他人的手上没看好。医院去抄方说,在这里找某某某等几个医生都没看好,外面的某医生看好了。医院里说,怎么可能呢,医院里。但是病人亲身感受到了,对医生来讲,能治好病人就是最大的收获。年想做什么事情吗?赵鸣芳做个好医生是我读大学的初衷,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又多了一个做个好老师的目标。人生应该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个好医生和好老师是我不忘的初衷和奋斗目标。教学,门诊,外地会诊。有时间就翻翻书,古书新书都看。以前我还经常去古籍书店逛逛。最近都在网上买书,书房已经放不下了。现在是带着问题看书。二三十年代的时候,还有拿着响铃的郎中走街串巷的,要是回到那个年代,您愿意做个江湖郎中吗?赵鸣芳我不排斥江湖医生,虽然我现在是大学的教授,但是很尊重民间的医家。他们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给病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记得填报志愿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说不要求全,将来如果能解决一个病已经很了不起了,江湖医生来说,他就能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科班出身,哪怕是教授可能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可以解决。其实,中医的出身就是民间医生,中医的根还是在民间,还是在临床实践,张仲景的《伤寒论》都是来自民间,为什么要看不起民间医生呢,如果回到那样的环境,我也可能做一位摇着铃铛,走街串巷的郎中。

采访/晔问编辑/王玉

往期内容回顾▼点击查看

赵鸣芳

中医的根来自民间(上)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真实,真切,真相。

晔问仁医,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捍卫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鸣芳中医的根来自民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