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听力指导篇
——保持听力,如何做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早发现是保持听力的前提。
对于刚出生的婴幼儿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便是最早的防线,也是早期就能发现听力损失的途径之一。其中,需要特别注意42天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幼儿,及时诊断(3个月内)和尽早(6个月内)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听力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会体现在生活的小细节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要尽早检查听力。
婴幼儿
◆孩子对周围的声音不敏感,不会转头寻找声源;
◆孩子基本没有出现过被突然的强声吓到,如:突然关门声;
◆孩子语言发育明显延迟,出现“贵人语迟”;
◆孩子常常一个人安静的玩耍,对旁人的呼唤没有反应或反应迟缓。
成人
◆常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说话;
◆经常感觉长时间交谈很累;
◆常常需要要求对方重复刚刚说过的话;
◆在嘈杂环境中难以与对面的人交谈;
◆常常被家人抱怨电视声音开得太大了。
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才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早干预是保持听力的关键。
早干预不仅要求尽早干预,更要精准干预、有效干预。这不仅对听力师的专业性有要求,更要求听力师在干预过程中要科学利用各项听力检查辅助干预过程。
尤其在婴幼儿干预中,因其不具备言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临床上又缺乏精确的主观评估手段。此时进行真耳分析、chipABR等助听后客观评估的听力检查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检查结果可以反应此时的助听效果,对听力师判断此时干预是否有效具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也利于干预更加精准。
此外,在干预的过程中遇到部分影响听力的耳部疾病时,建议先进行药物等治疗,如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
中耳炎,较常发生在幼儿期,此时的咽鼓管具有“扁、平、直”的特点,使中耳腔内更易受到感染,引起炎症。因此,对于此阶段的孩子而言,出现感冒等症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