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耳朵好痒啊,快帮我挖挖,受不了啊!”
图片来源:SOOGIF
冲进陈大夫诊室的是一位年轻美女,并对着陈大夫呱呱大叫,一下子把陈大夫给“镇”住了。
挖?还是不挖?
咱陈大夫可是见过世面的,
一般这种情况下是不挖的。
图片来源:网络
且听听陈大夫怎么说
↓↓↓
陈大夫
课堂
“耳屎”,又叫耵聍[dīngníng]
为避免有小清新感觉不适,下面都称为耵聍
咱们的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硝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耵聍。
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
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掏耳朵的坏处
耵聍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经常有人用手指甲、发卡、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
如果频繁掏耳,可能会引起破损导致感染。
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破耳膜的话,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
其实,耵聍是个好东西
1、保持耳朵内的干净;
2、防止耳道内过于干燥;
3、帮助耳朵进行排汗;
4、具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5、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的作用。
该如何对"它"是好呢?
美女听好:
耳朵有自净的能力,
一般不要自己掏耳朵。
但也有特殊情况
由于耵聍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油耳”生成速度更快,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
这时可以这么做的:
◆最好用棉签稍稍将棉花拉长、浸透温水,挤干,放入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耵聍就会被泡湿浸软,耳朵朝下,随后将棉签轻轻取出,耵聍就被带出;
◆不要用发夹、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最后提醒大家:
个别人如果耳朵排泄能力欠佳,则可能形成
耵聍栓塞,甚至外耳道胆脂瘤。
这时,就很难自个掏出来了,
那该怎么办呢?
医院找大夫了。
帅气陈大夫正为患者做耳内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有症状的耵聍栓塞可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滴三天后冲洗干净即可,个别冲洗困难的需在耳内镜辅助下手术取出。
您都get到了没?
如需更多咨询请▼
医院
耳鼻咽喉科订阅号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