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婴儿喂奶与中耳炎
TUhjnbcbe - 2020/12/3 23:20:00

在门诊工作,儿童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近年来更是几乎一半的患者是儿童。门诊儿童患者最常见的疾病有几种: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也可能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或食道异物,外伤。每种疾病都有自身的特点。今天我想专门讲一种,新生儿喂奶姿势不当容易引起的婴儿中耳炎。为什么从嘴里喝的奶会引起中耳炎?这要从解剖讲起。人咽部可以划分为三部分,自上而下分别是鼻咽、口咽和喉咽,这三部分是联通的整体。鼻腔向后通向鼻咽部,口腔的后方是口咽部,向下喉咽和喉共用一个空间。

在鼻咽部有一个开口叫咽鼓管开口,这个地方通过咽鼓管通向中耳腔。这样,耳、鼻、口腔、咽、喉就产生了联系,他们都是含有空气的腔隙。静止的时候,咽鼓管开口是关闭的,但是咀嚼通过咽口的肌肉可以开放咽口,空气能够在中耳和鼻咽部流动,保持中耳内气压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坐飞机和高铁通过隧道的时候容易耳闷,如果感觉耳闷可以嚼口香糖或打哈欠来开通咽鼓管。如果是因为鼻炎、鼻窦炎或者是肿瘤引起的咽鼓管不能开放需要治疗。

在生活中,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幼儿头面部尚未完全发育,中耳平面与鼻咽平面近乎同一高度,所以咽鼓管更平而且短。成人的咽鼓管是自上向下的一个斜行走形。这就意味着细菌和液体更容易从鼻咽向中耳侵入。现在可以解释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因为不当的喂奶姿势导致中耳炎了。正确的喂奶姿势网上有很多,这里着重强调,应当保持婴儿的身体成一条直线,呈头略高、脚略低的方向,妈妈稍微向前倾,婴儿的正面略向后仰,这样可以保证液体被婴儿吸入以后直接下行进入食道。

但是现实生活中,产妇刚刚怀孕、生育,体力消耗大,白天就精疲力尽,到夜间还要哺乳,可能力不从心,有的妈妈就会让孩子躺着吃奶。这种姿势就容易造成液体向鼻咽倒流,而婴儿吸奶产生较大的负压和常压的交替作用,奶汁因此就可以进入中耳。

因此,为了防范婴儿中耳炎,需要注意每次哺乳的姿势。这方面,新手爸爸们要更加注意,应该充分体谅妈妈的辛苦并照料好妈妈和孩子。特别是夜间喂养。可以睡前挤好奶,晚上自己动手喂养孩子,让妈妈充分休息。否则一旦发生中耳炎,小家庭的负担更重。

如何在家早期判断婴儿是否发生中耳炎呢?首先,由于细菌在中耳繁殖,患儿可能会感到耳痛,家长可能发现患儿经常啼哭。其次,细菌*素入血,患儿可能会发热。第三,由于耳部不适,患儿有可能出现反复抓挠耳部(一般是单侧耳),大一点的婴儿可能会频繁甩头。少数患儿如果发生鼓膜穿孔,可能在一侧耳道内看到脓液或分泌物流出,有可能看到耳道红肿的情况。在听觉方面,因为有另一侧耳的代偿,婴儿又不能正确表达,家长往往难以发现听力的下降。少数较大的婴儿有时会表现出来,家长同婴儿用声音交流时可能发现婴儿喜欢用一侧(健康)耳。当发生这些情况时,医院检查处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症状并不是诊断中耳炎的唯一标准,有可能是其他问题造成的。当孩子确诊中耳炎,除了要改变喂奶姿势以外,还可能要注意鼻部和耳部的其他疾病。医师可能给予滴耳药物、口服药物,有的可能还要给予滴鼻药物,这些都是为了改善中耳的通气和促进炎症的消退。由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较复杂,家长要注意医师所检查的病情和治疗措施,严格遵照医嘱治疗。一般来说,早期的婴幼儿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因此应当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婴儿喂奶与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