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孕姐(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小宝宝由于抵抗力比较弱,生病是常见的情况,但是由于他们还不会完整的表达,通常都会通过动作向爸爸妈妈释放不舒服的信号。因此,父母需要及时的解读,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这三种动作,可能是宝宝生病的信号
1、抓耳朵、撞头
宝宝平时也会抓着耳朵玩,但是如果发现宝宝突然开始持续的抓着耳朵,并且伴随着撞击头部的动作,爸妈就需要注意了。这时可以用手轻轻触碰一下宝宝耳朵的部位,如果宝宝开始痛的大声哭喊,抗拒外部的触碰,可能是宝宝患上了中耳炎。
通常,宝宝患上中耳炎都是由家长护理不当引起的。喂奶姿势不正确,导致有部分奶水不小心流到宝宝耳朵里,没有及时清理;给宝宝掏耳朵时不小心划伤耳道,从而引发了感染;宝宝的耳部局部清洁做的不到位等,都可能是引发宝宝中耳炎的原因。
建议:当家长发现宝宝经常做此类的动作,或者是发现有中耳炎症状之后,一定要带宝宝及时的就医,避免因拖延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伤害。
2、喜欢吃手
当宝宝成长到3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迎来口欲期,他们会通过用嘴巴接触的方式来探索周围的事物,而手是他们最好控制的部位,就会出现经常吸吮手指的动作。
其实,宝宝在一岁半之前吃手,是正常的生理行为,但是如果等到两岁之后还保持着吃手的习惯,并且伴随着咬手指甲的行为,爸妈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是宝宝缺锌的信号。因为缺锌会导致宝宝出现异食癖,从而喜欢咬手指。
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两岁之后出现咬指甲的习惯,需要及时的制止,避免咬出伤口引发感染。还需要及时的送宝宝就医检查是否缺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最合适的补锌方式。
3、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好
很多宝宝在晚上会出现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大多是缺钙或者积食惹的祸。
爸妈可以通过摸宝宝的肚子看腹部是否发硬,闻宝宝的嘴巴看是否有酸臭味儿,如果有这两种情况,就是出现积食了。
建议:及时的给宝宝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的摄入,减少肉类的摄入。或者是请专业人士给宝宝进行腹部推拿,促进消化。此外还可以带宝宝就医,看是否需要用药进行改善。
小儿积食一定要重视,如果积食的情况长期不改善,抑制营养的摄入与吸收,会导致宝宝的生长发育变得缓慢。
宝宝这些方面异常,也是生病的信号
1、体温异常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体温是会维持在37.5℃以下的,短时间的超过有恢复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体温超过37.5℃,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可能是发烧了。
一旦体温超过了39℃,家长一定要警觉,须立即带着孩子就医。
2、精神异常
健康的宝宝一般精神都比较好,各种情绪的表达也比较活跃,但是如果宝宝出现反应力低下,精神萎靡不振,目光呆滞的情况,可能是生病了,需要立即带孩子就医。
3、食欲异常
正常情况下,宝宝是一直都有吃东西的欲望的,如果宝宝突然间不吃饭,并且爱流口水,建议宝妈看一下宝宝的嘴巴,看是否有发炎、感染的症状。
如果宝宝不吃饭还不断打嗝放屁,且伴随酸臭味,可能是出现积食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
4、大便异常
宝宝身体不舒服,还会反映在大便上。通常,不同的大便,对应着不同的“疾病”。
如果宝宝的大便伴有酸臭的气味,可能是积食引导致了消化不良,需立即调整饮食。
如果宝宝的大便伴有血液,可能是宝宝患有肠炎或者痢疾,需立即送医诊治。
如果宝宝排出的大便非常希,呈水样或黏液质,可能是宝宝腹泻了。如果同时还伴随发烧和精神不振的情况,可能还患有感染,须立即就医。
5、面色异常
当宝宝出现脸色苍白,而且还伴随口唇和甲床苍白的情况,可能是贫血了,需要及时的调整饮食结构补血。
当宝宝脸色红润,并且伴随哭闹和精神不振的症状,可能是发烧了,宝妈在确定之后,需要给宝宝采取物理方法降温,如情况严重,需就医。
如果宝宝面色青紫,可能是缺氧了,宝妈需要及时的为宝宝改善环境。(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