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作为父母最害怕的应该就是耳朵进水的问题。众所周知,耳朵进水容易引发中耳炎,而中耳炎会引发流脓,听力下降,耳痛耳朵闷耳朵胀痛,甚至耳鸣的症状,而且中耳炎根治极难,基本上就是绝症。
宝宝若是耳朵进水了!千万别着急,教你几个应急预防办法!
一、如何保护孩子不得中耳炎呢
孩子是非常容易得中耳炎的,而且在孩子不能很好的表达之前,父母都难以察觉,常常会延误了治疗。所以平时在给孩子用水的时候需要格外留意,洗澡或者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水流到耳朵里。
另外孩子因为气管发育还不完全,喝奶喝水的时候呛到,也很容易使水分倒流到耳朵里导致中耳炎。在孩子发生感冒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急性中耳炎的情况,有时并没有明显的流脓情况,但如果发现孩子是不是的挖耳朵,抓耳等不寻常的举动,父母就应该提高警惕,医院及时治疗。
二、如果已经进水了要如何处理呢
如果水不多的话,可以让孩子趴在自己的脚上,轻轻拍打朝上的耳朵,让水能够自己流出来。如果孩子大一点会单脚跳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让进水的耳朵朝下,然后单脚跳让水被重力弹出耳朵。
有孩子的家庭应该常备细头的棉签,在发现水流进耳朵的时候,可以用棉签在耳朵里轻轻的转动把水分吸出来。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比较小的话,一定要固定好他的头,不能让他乱动,也不可以伸到太里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可以两只手同时闷住孩子的耳朵,然后迅速地打开,重复几次可能会让耳朵里的水因为冲击的力量而被弹出。当然孩子自己的力气比较小,最好还是由父母来帮忙操作
如果自己实在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及时就医。就好像我们的手不能长期泡在水里,会导致皮肤起皱,一样的道理,耳朵更不能长时间地泡在水里。有人说婴儿在肚子里就一直泡在羊水里,如果不小心进水的话是不要紧的。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害了一个孩子。
因为整个在水里的水压和一滴水的水压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游泳的时候深有体会,整个人闷在水里的时候并不会进水,反而是洗澡的时候会让水流进去。
三、日常有什么护理方式呢
首先,在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戴上洗头神器,这样水会顺着洗头帽子流下,从而避免洗澡水流入耳朵。同时也不要将水开得太大,或者让孩子在洗澡盆中太过兴奋,避免水花溅起到耳朵里。
其次,不要经常给孩子挖耳朵。耳屎是保护耳朵的天然屏障,如果有少量的水进入耳朵,会被耳屎吸收而避免中耳炎的发生。经常挖耳屎的话会去掉这层天然屏障,让水更容易进到耳朵里,从而导致中耳炎。
如果真的得了中耳炎,父母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及时检查原因,如果是因为感冒引起的,要先将感冒治愈,再看中耳炎的症状是否消失。即使是真的得了急性的中耳炎,家长也不必太过自责,要根据医嘱给孩子进行积极治疗,并在以后进行呵护。
总结:中耳炎的危害很大,许多成年人常常受困于中耳炎引发的耳朵疼,耳朵闷胀等表现。所以家长在日常护理孩子的时候更要小心,不要让水流进孩子的耳朵。当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发生水流进耳朵的情况,可以根据水量的多少进行紧急应对。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因为喝奶或者喝水呛到,导致液体倒灌进耳朵从而引发中耳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来判断是否有异常,如果觉得可以,医院让专业的医生进行判断。当然如果是因为感冒引发的急性中耳炎,可以等到感冒症状消失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判断。
总结: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做父母的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家中常备一些实用的小物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果真的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应对,不会手忙脚乱。毕竟宝宝的安全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