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齐聚贵阳共商生态文明大计
7月16日开幕的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针对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环境教育等问题分别举办了科学论坛、技术论坛、教育论坛、企业家论坛等专题论坛。
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们,为大家呈送了哪些建议?在他们看来,世界、中国应该怎样来共同构建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贵州应该怎么做?贵州企业和百姓,又可以做些什么?
早报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观点,带你走进他们理想中的生态文明世界。
徐匡迪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朝改善气候所要求的新经济形态转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举例说,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发改委有一个合作项目,是循环经济试点。北京水泥厂曾是北京重大的污染源,经过这些年的整治,现在一年可以利用各种废弃物10万吨来代替它的原料和燃料,使得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这个项目,自主开发了8套废物处理系统,使得城市的机械工业的乳化液、各工厂的废液、造纸的纸浆、城市污水管道中的污泥等都可以为其所用,使发电的煤耗和灰尘大大减少。
徐匡迪说,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期,企业作为发展的主力*。可见,需求一种新的低碳技术,是企业的挑战。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既然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和储存库,那么碳汇林业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植树造林、可持续的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而一说到应对气候变化,人们就想到低碳。
李怒云说,低碳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节流。但是,像中国一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单纯强调节流是不够的,还需要开源——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碳汇林业就是极其重要的手段。
王小康说,要关注绿色经济发展浪潮里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现在,多数国家已经把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制高点来看待,发展绿色经济事实上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动发起的、新的国际竞争,是更高层次的竞争,特别是一些企业在产业、资金、技术方面已经建立了非常强的优势,取得了先行优势。
他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经济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球的事情,和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是必然的,中国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国际上优秀的企业合作。”
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在中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5.4%和0.6%。这种能源赋存状况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离不开以煤炭为主的格局。
中国能源的未来需求对全世界的能源格局非常重要,很多机构都做出了预测:尽管所得的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量不尽一致,但其变化趋势却基本相同,即今后20年仍然是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时期,煤炭仍将是主体能源。这也给我国生态修复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生态学校项目的实施是个新起点,既是履行环境教育“全球视野,本地行动”实施原则的样板,也是发展本土环境教育的过程。在全球生态学校络这个大家庭中的相互交往,对于开阔中国绿色学校的视野、考量自身在环境教育发展方面的进展、判断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学校项目中开展气候变化主题活动,以气候变化为载体和实例,发展有内涵的环境教育模式能够建设和丰富我国的优质教育模式,并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对全球负责任的态度。
田青表示,通过生态学校项目,使中国的学校能够从生态学校建设中探索出优质教育的多样化模式,将中国的生态学校络建设成为基础教育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本土优秀品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在上海世博园区内,更有一片城中之“城”,演绎着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智慧,这便是占地15公顷、汇聚全球80个城市案例智慧与经验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它的设计亮点主要在于街区规划、工业建筑改造和环境设计三方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唐子来表示,作为街区改造的最佳实践案例,城市最佳实践区在街区规划、工业建筑改造和环境设计等方面,都充分体现着城市发展理念。
尽管所有的实体展示案例都有原型,但这些案例都经过了“适应性设计修改”,不是简单的一比一复制。每个案例采用的生态和节能技术要适应上海的特定气候条件,确保能够发挥最大功效。而设计者的设想,就是让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演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佳展品”。 ( 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