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雄正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今年春节,太原居民孙师傅一家过得很不寻常。“患者的一小步,却是家庭幸福的一大步。这样的喜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孙师傅的老伴笑着擦拭着眼角的泪水。自从66岁的孙师傅因脑出血患偏瘫以来,这是他第一次独自从卧室走到客厅吃饭,这也是他老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70岁的郭廷雄看着自己的双手,再一次坚定地感到,这双手不仅仅是一双轻捻银针的手,也可能是一双让一个家庭摆脱病痛折磨的希望之手。
择一针守一生
“你猜我第一次扎针是几岁?哈哈,我当时才9岁。”
眼前的郭廷雄虽已年逾古稀,但精气神十足,话语铿锵有力。一句自问自答的幽默开场白,顿时让记者觉得这位老中医十分平易近人。
“我自幼传承家学,9岁那年,舅舅说他脖子疼,我仗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扎,好了,看来我也能给人看好病……”
也正是这“勇敢”的一扎,刺通了郭廷雄行医的漫漫征程,一干就是一辈子。
出生于年的郭廷雄是郭氏针灸的第二代传承人之一,他曾医院主持针灸工作,后与哥哥郭廷英一起开设了杏林针苑。目前,与郭氏针灸第三代传人郭帅共同创办了杏林德颐堂中医馆。
郭氏针灸强调在辨证的基础上循经取穴,达到“理法方穴术”的统一。郭氏针灸的第一代大夫们,将针具按角度刺入患者体内,以捻转、提插等手法来刺激经络穴位,以取穴多少、刺激强度、频率快慢、留针时长等诸多因素达到治疗目的。郭廷雄作为第二代传人,在发扬光大郭氏针灸精髓的同时,更加注重守正创新。
郭廷雄行医后,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会写写随笔,五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厚厚的一沓又一沓的本子上,记录着患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年龄、病情,还有他治疗患者的心得体会以及他学习各国语言、国内方言的笔记……本子上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一本扉页上都有“努力把病人看好”七个大字。
经过岁月的洗礼,有些本子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郭廷雄把他们当宝贝。记住每个病人和家属的基本情况,并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得患者不再感到陌生,就像信任亲人一样信任自己,快速地接受针灸治疗,如此,“努力把病人看好”的目标就能在更短时间内实现,就能多一个家庭重获幸福。
说到动情之处,郭廷雄还哼唱起了《中华神针》的曲子,“针尖舞春风,唤醒花重放,一根银针治百病,天地更吉祥……”
唱罢,他回忆起一个植物人奇迹般苏醒的故事。
一个25岁的帅小伙,因为车祸成了植物人。医院昏迷5个月后,他的父母甚至都想放弃治疗,后来在亲友的介绍下,带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郭廷雄。郭廷雄总是一边扎针,一边用方言和小伙子说话,给他打气,给他讲述父母的辛劳、他女朋友日夜盼着他再喊一声“宝贝”的场景……经过多个疗程的治疗,小伙子不仅醒了,还能张嘴说话。在场的人眼里都泛起了光,惊呼“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难以置信,太神奇了!”
扎头针名远扬
“灯泡不亮了,如果问题是电路不通,换灯泡无法解决问题。”郭廷雄接着说,“身体出现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找准穴位,才能针到病除。”
然而,郭氏针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一是施针“少而精”;二是探索“新穴位治病”。
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焦顺发头针》等针灸理论,就是郭廷雄验证这些理论具有科学性的过程,也为他首创的“头针运动法”,治疗各类中风引发的运动和功能障碍等疾病找到了突破口。
年11月,一位半身不遂多年的泰国王室成员多方求医无果后,慕名找到郭廷雄。郭廷雄去扎针,左右手开工,同时将两根针扎入患者头部后快速捻转,患者却表情轻松、并无痛感。第一次扎完之后,这位患者就挪着走了几步,并不断竖起大拇指冲着郭廷雄喊“OK!”通过有规律的配穴、准确的取穴、精准的手法,并配合肢体的运动,一个疗程10次头针扎下来,患者可以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慢慢走路了。
此后,他多次受邀赴海外进行针灸讲学和诊疗活动,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
面对荣誉和赞赏,郭廷雄十分谦虚。“生平无大技,针尖度春秋。”郭廷雄说道,“头针是创始人焦顺发老先生在环境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把一根根针扎进自己头皮,体会针感,摸索进针深度和危险性才趟出的路子,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正是常年保持着这份精心和专注,郭廷雄的医术越来越精湛,患者的治愈率也越来越高,自然而然,慕名前来扎针的患者络绎不绝。
当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会如此幸运,面对错过扎针黄金期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看到为此承受巨大痛苦的家庭,郭廷雄总是感到非常痛惜。
为此,他总结出两句话:一是早干预、早治疗;二是信心比黄金重要。
传针魂遍地香
父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的大医精神,时时刻刻感染着郭家的第三代传人,郭廷雄的子女们也纷纷入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郭氏针灸要代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强。“给病人看病时,父亲总是和颜悦色,但教导起我们来却是正颜厉色……”言语中,透露出郭廷雄子女对父亲的钦佩之情。
行医多年,郭廷雄愿意把所有经验都留给后人,在传承精髓的同时,他对子女提出了“两个必须”,一是必须加强基本功的锻炼,要熟记经络循行走向和主病;二是必须要像熟记自己生日一样,熟记《标幽赋》《白症赋》《玉龙歌》等针灸学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郭廷雄常常甘当孩子们的“小白鼠”。
更难能可贵的是,郭氏针灸还打破了只传本家的传统。
传人中不仅有来自医院针灸科主任傅晓苏、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李元宾,还有来自外地的辽医院副院长罗智博、医院医生黄峰以及西藏佛学院教授索南智华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熟知郭氏针灸,前来接受培训和学习的学员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
“只要热爱针灸行业,大家愿意学习,我们都会倾囊相授,绝不保留。能让更多的医者学到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救助,这才是郭氏针灸的‘针’魂。”郭廷雄和郭廷英两弟兄默契相投。
同时,针对时代特点,郭氏第三代传人发现仅仅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授课,传播范围小、速度慢。“我们应该紧跟潮流,从线下走到线上!”于是,郭氏针灸第三代传人郭帅开始运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传承针灸精髓,传播中医国粹。
行医之余,郭帅还将郭氏针灸的病例进行系统分类、整理,进一步完善了郭氏针灸的理论,同时依托大数据建起智慧平台,开设线上线下结合的针灸课堂,为每一位中医爱好者及从医者提供针刺、按摩、艾灸等中医技能服务。
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展《德颐堂·疼痛救助站》公益行动,不仅面向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公益讲座,同时还为群众进行义诊,免费传授点穴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疼痛症状。“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前几天牙疼,经过郭医生的穴位指点,自己按摩后,牙疼得到了有效缓解。”一位前来参加活动的患者夸赞道。
细条慢缕握在手,一针一孔转乾坤。在郭廷雄心中,他一直坚信针灸学是中医学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瑰宝更好地福泽民众。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王佳
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