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潍城区胡家牌坊街,青砖灰瓦的古建筑群满目皆是,十笏园东邻,有一医院——潍医院,这里传承着中华文化精髓中医药文化,无疑也加深了这条街区的古文化风韵。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将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医院紧跟新时代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步伐,在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的道路上砥砺前进,全力打造一流的中医药保健养生服务品牌,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普及领域和范围,在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中医中药健康产业等方面书写着新时代中医药答卷。
守正创新传瑰宝,不忘初心为健康。潍坊医院在发展中医药多元化价值的浸润下折射出当代中医医者浓浓的济世情怀。
“人本精神”是事业发展的初心
“全力以赴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我们就必须有所应、有所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院长韩世安介绍说:“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是本草堂中医事业发展的来路初心。”
韩世安院长介绍说,潍医院前身是潍坊市本草阁大药店,年成立,年正式营业,有着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当时大药店就以中医中药闻名遐迩,同时聘请全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坐诊,主要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看病,同时也给中医老专家们一个传承中医文化和为百姓服务发挥余热的空间。
“中医药是一个整体,密不可分。中医与中药本为一体,是一棵植株上的两片子叶,同时萌生,同步发展,关系至为密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本草堂不断发展完善,本着“弘扬国粹、惠及万家、传承创新”的发展理念,先后成立了潍坊韩氏本草堂医药有限公司、中医药研究所、中医门诊部、中医坐堂医诊所、医院,形成了集科研、医疗、养生、保健、特色医养为一体的具有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专业机构。
当前,医院肩负着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多个使命。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振兴中医事业,让百姓享受优惠的医保政策,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保百姓得实惠;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居民享受到针灸、推拿、按摩、艾灸、刮痧、敷贴、中药熏蒸等简便验廉的技术服务,通过宣传中医,普及中医,让百姓相信中医、享受中医,回归到中医宝库,实现中西医双向发展,各挥所长;培养优秀中医后备人才,为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一生一事”书写匠心故事
医院的气质跟它所在的十笏园街区一样古朴低调。然而,医院的中医专家们却以医术高超而闻名。许多中医都享有“中医圣手”的美誉。其中,省名老中医王法德主任,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研究生毕业,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潍坊市中风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荣誉主任委员,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年被评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山东省医德标兵,年被评为省十大名老中医。在中风、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妇科病等方面全国闻名。
为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王法德每天晚上看书到深夜,积累了1万多张资料卡片,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结合临床实际,他提出了中西医结合、中药与推拿针灸结合、治疗与康复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的“五结合”中风治疗法。研制出6种中风系列自制剂,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但在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高贵品质。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风雪严冬,只要病人需要,病房里总能见到王法德的身影。”他的病人这样评价他。
姜兆平主任,潍坊市首批基层名中医,姜氏祖传中医正宗传人。姜兆平父子三代行医,姜氏中医家族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用的是中医传统正骨旋转复位法,不打针不手术,给病人轻松复位,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手术的创伤,又不会造成其他部位的病变,治疗效果好,一般情况下,复位后病人就可下床活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姜兆平有着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
在医院,有许多像王法德、姜兆平这样的中医圣手,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岗,妙手仁心,杏林誉满。据悉,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医院不仅汇集了王法德、姜兆平、李春阳、庞艳丽、王者美、马香稳等多位名老中医专家,造就了各科室配备齐全、老中青搭配合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团队,而且配置了能量远红外艾灸舱、皇室量子养生舱、智能艾蒸灸慰仪、高压密闭煎药机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同时开设中医内、外、妇、儿、皮肤、针灸、推拿、康复、健康营养等科室,着力开展中药熏蒸、艾灸、蜡疗等中医适宜技术。
历经多年的发展,本草堂队伍不断壮大,现有职工48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执业医师10人、执业护士10人、执业药师8人,年门诊量达到6万余人次。医术精湛、疗效良好,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好评。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将携手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擎起中医药发展的大旗,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韩世安表示,本草堂所有医技人员正以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为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积蓄力量,努力奋斗。
以文化自信传承中医精华
“作为一名基层中医药人,我们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韩世安说,以中医自信传承中医精华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所在。
《黄帝内经》中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医学的最高明手段不是能治大病,而是防患于未然。中医大有前途,因为中医最重视“治未病”,而且包涵着一整套关于“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
“当前,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健康同行是中医学的治病理念,同时也存在广泛的社会需求。”韩世安介绍说,为了做好防治工作,医院扩规模、上档次、提水平,先后投资多万元,新建扩建的医院面积达到多平方米,配置煎药和膏方提取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流的就医环境和条件。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医院极为看重药食同源的中医理念,注重向百姓推广药食同源的食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推荐不同的食材药材,每个人的药品和剂量都是量身定制,精细化个性化的药方更加适宜个体体质,从而达到因人而异的养生保健功效。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医院遵循医药结合,选用道地药材,遵古炮制,利用传统工艺制作膏、丹、丸、散,好医配好药,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同时,着力开展中药熏蒸、艾灸、蜡疗等中医适宜技术,通过各种进基层活动,将适宜技术免费教授给居民,让居民对中医适宜技术有切身感受,从而接纳并信赖中医治疗。
本着“以人为本、良药善医、悬壶济世”的服务宗旨,以中医辨证施治和中医适宜技术为主,本草堂继承传统医学精华,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根据临床表现,运用中医、中药和特色手法,尽力为患者实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先后获得“规范化医疗机构”“放心药房”“百佳诚信单位”“老百姓信得过的国医馆”等多项荣誉称号。医疗服务范围也逐年扩大,由市区逐渐辐射外延到周边省市。
公益活动推动国粹传承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经漫漫五千余载,凝聚了祖辈们深邃的智慧,蕴藏着源于自然的规律,传递出来自民间的质朴。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传承。
本草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实践活动。近日,来自市内多个学校的学生们到本草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进行了实地观看,学习辨认中草药,接受祖国中医传统文化熏陶。
本草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对学生们进行了中医传统文化普及,从介绍古代中医名家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到中药加工方法如切药、熬药、炒药、碾药、捣药等,同时介绍了古代中医药加工工具如戥子秤、研钵、切药刀、药碾子等的使用,普及传统中医药常识,让孩子们了解了神奇的祖国中医文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普及应该从孩子抓起,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国粹的认识,为孩子传播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等到长大了,大则为健康中国,小则为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服务。”韩世安说。
三伏至,祛湿季。每年随着伏天的来临,本草堂夏季养生的重头戏“三伏贴”就隆重登场。每年入伏的第一天,烈日炎炎下,医院举行公益活动,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免费贴敷“三伏贴”,并开展中医问诊、养生咨询,现场体验中医药特色疗法,使大家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这项活动已经陆续开展了7年之久。
“由本草堂承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三伏贴’主题宣传公益活动,是一件为民利民的大实事、大好事,主要目标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潍城区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疫情期间,本草堂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