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保大困局未来,医保的钱,还够用吗
TUhjnbcbe - 2024/8/5 17:15:00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731/e6qpxv6.html

年4月19日,平凡的一天。但对于四川省金堂县白果镇一位普通村民来说,却不平凡。他叫付利松,有一个5岁的儿子,身患癌症一年多,无钱医治。当天晚上6点多,付利松吃过人生的最后一餐饭,找借口把儿子支了出去。随后他关闭了院门,沉默着取出一捆农用炸药,沉默着点燃了引线。在沉默中,付利松用自己的方式消灭了癌症,连同自己的生命。

同一年,世卫组织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如此太平盛世中,这一次官方罕见地公开承认了改革失败。

付利松的死,是贫困阶层医疗困难的一个缩影——“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

10亿多人在病有所医这件事上,度过了艰难的20年。

从年到年,居民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上涨了66倍和倍,前一代医保制度全线崩溃,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城市劳保无以为继。大多数人面对飞速上涨的医疗费用,近乎裸奔。不是每个人都有付利松的勇气和决绝,数亿人的各种痛苦,难为外人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普通村民的死和国家公开承认改革失败共同成为了燎原星火,拉开了新一轮医改的大幕。

从年至今,医保的改革从没停止过。国家从很多角度,动过大大小小的刀子。又15年过去了,医改怎么样了?是彻底解决了过去那些问题,日臻完美,还是依旧在苦苦挣扎?

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构思近一个月,写了这篇关于医保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内容如下:

1、医保是什么?医保基础知识科普

2、医保的钱还够用吗?

3、医保的钱,为什么不够用?

(1)老龄化

(2)过度医疗

(3)医疗通胀

4、医保困境怎么解决?

(1)英国道路分析

(2)美国道路分析

(3)国家兜底

(4)分配改革

(5)优化提效

5、路在何方?

关于文章的参考文献,我附在了最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一、医保是什么?

医保很有用,这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医保的具体作用。要搞清医保发展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可能会如何解决,我们先来理解医保的形态。

医保有两个系统,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是有雇主的上班族交的,国家强制用人单位缴纳,公司交大部分,个人承担一小部分;城乡居民医保,是给没有雇佣性质的工作的人交的。不论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都可以参保。费用都由个人承担,不过交的钱比职工医保少很多,而且不强制。

那这两者具体要交多少钱呢?以北京市为例:

职工医保每月交工资的10%,其中2%是个人缴,8%有企业缴。职工医保还有一个“社保基数”,是每年根据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计算的,各地不同。

假设小王月工资元,那么每个月公司为他交医保×8%=元,他自己缴纳×2%=元。

知道了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为什么要扣那么多,那么理所当然的,接着就来看看扣了这么多钱的医保都有什么用。医院就诊,一般有门诊、住院、大病3三个部分。

除去自付、自费、起付线之后,医院等级可报销70%-90%。住院费用,医院等级,还要根据总花费,在不同梯度按不同比例报销。

而城乡居民医保,也就是不在单位工作的居民参加的医保。就是大家口中的“新农合”,“城居保”缴费很少,一年几百块,报销机制和职工医保也有区别:

一年只要交小几百块,就能享受最高25万的报销。真的是国家的超级福利了。但是只要知道了数字,计算方法是一样的,这里不赘述。

这是一张真实的医疗发票。患者得的是甲状腺癌。这种癌症危害很小,基本只需要手术切除就能治好,所以花销也没那么夸张。医院住院5天,一共用了17.3元,除去自费、自付、起付线,医保报销了.1元,相当于总花费的53%。这多元,可能很多人觉得不算什么,但国内其实还有几亿人口月收入不足0,对他们来说,这无异雪中送炭。

据医保局主办的《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统计:年国发44号文件出台,结束了公费、劳保的单位医疗保障,正式开始社会医保阶段。当年参加基本医保的职工仅.7万人;到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了13.4亿,覆盖率达到95%,真正做到了广覆盖。

医保减轻了民众就医压力,很多过去怕贵而不敢看病的人,医院的勇气。与之对应的,我国医疗就诊人次,从年的20.82亿次,到年突破了80亿次。

医保正在良好地发挥着它的功能。那么医保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呢?

二、医保怎么了?

几年前,部分地区就开始出现过异常。

年11月,医院发布通知,遵照省政府、省卫计委控费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停用部分医用耗材。耗材是做手术用的,停用耗材,手术怎么做?没法做。医院来说,这是极其反常的。

不是不愿意做手术,而是临近年底,医保实在没钱,只能出此下策。可能有人会说,如果医保负担不起耗材,那把耗材列为自费,让需要做手术的患者自己负担不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耗材只是一小部分,手术和后续住院的报销才是真正的大头。此举的真正目的,其实正是通过停用耗材,把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全部停掉。可见,医院的缺钱了。

医院的窘境并不是个例,党刊《半月谈》曾报道: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年-年医保基金就亏损了万元,到年,仅第一季度,又亏了万元。报道中讲到:区内一名国企退休职工,参保职工医保后缴纳了元保费,7年间住院17次,医保为其报销了21万元;另一家破产改制的瓷厂,名退休人员参保后一共缴费万元,10年来医保基金为他们支出了万元。

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一个仅5万人口的小地方。闻名全国的老工业城市三明,年医保亏空高达2亿;千里之外,重工业大市徐州,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空7亿。很明显,很多地方的医保开始捉襟见肘,不够用了。

可是,医保基金的钱为什么会不够用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左右的中国医保统筹层次低,各地管各地自己,打个比方,湖南的医保缺钱了,也不可能问广东要。虽然全国大多数地方职工医保资金都有结余,但其实是“总体盈余掩盖局部亏空”,某些地方甚至是卯吃寅粮,“假结余真亏空”。

而且,医保资源是严重倾斜的。东部地区相对发达,人口大量流入,医保压力也就相对较小。而中西部、东北的许多省,因为传统行业发展受阻,人口大量流出,导致员工保障吃紧,问题更严重。并且国内很多医保用户会在异地结算。外出工作者,可能在人口流入省就医,再回到原驻地报销。这对筹资能力本来就弱的原驻地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广东省、黑龙江省,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省份。一个是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也就是前面说的人口流入省;一个是典型曾靠传统重工业崛起的东北大省,现在也是人口大量流出的原驻地。

两省人口、经济情况都有较大差别,但都抵抗不了“支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的趋势。从数据上看,这个结论很容易得到验证。

可以看到从3年-年,几乎基金都是勉强维持在够用1.3年左右,而从黄色的结余曲线能明显看出,结余越来越少,支出越涨越快,收入却赶不上支出。而飞速上涨的花销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浪费的。开销大、收入少,还不能向外地求助。问题,自然就慢慢浮现出来了。

三、医保为什么会出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模型:

在这张模型里,进水管代表医保收入,出水代表支出,中间环节,则医院分配池水。进水变慢或者出水变快,都会导致池子里的水变少。那么在现实中,是因为进水太慢,还是因为出水变快的呢?答案是:两者都有。而我们,可以总结出3个原因,来解释池水进少出多的现象:

第一点,是人口老龄化对医保的冲击。

从7年到年,我国的60岁以上人口逐渐增多,从11.6%涨到了17.2%。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指标翻番(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0%)的时,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社会,也可以说是“中度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及人口预测结果,我国0年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后人口总计2.3亿。2.3亿,这使得-年成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里出生人口最多的10年。

年龄最大的60后,会在年到60周岁。这意味着,接下来10年,也将会是我国退休人口增速最快的10年。

但是,对应着60后退休,同一时期达到20周岁,逐步进入社会的00后,却只有1.46亿人口。相比较50后对应90后的1.6亿:1.74亿,这退休老人与年轻人的比例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年轻人越来越少,交钱的人变少;老人越来越多,花钱的人变多。这个态势,很可能会持续数十年,影响几代人。医保不向老年人口征费,但提供的保障一样不少。同时老人的医疗开销又比中青年更大。

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统计,60岁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症的风险呈火箭式上升。

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带来医保收入,老年公民是池水告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点,医院主导的报销体系,使得医疗消费中存在大量浪费。

截止到年,绝大多数人享受到了医保兜底的权益,这一点体现在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上:0年前后,个人支出占6成,而年降到了3成。但实际上,个人卫生的支出反而还花得更多了:3年个人支出是亿,年则高达亿。个人花钱的比例降了一半,实际支出却翻了3倍,可见卫生总开销增加了至少6倍。为什么会这样?

这要从我国医保的供需组合说起。我国医保的供需组合是全世界罕见的。根据全球的医疗发展历程来看,有两条基本道路:

全民公费医疗:一切由国家接管,国家税收出钱、国家统筹医院提供服务,居民看病都免费,代表着“公家公办”的垄断大锅饭,典型代表英国NHS;

全民医疗保险: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筹资,看病的人自己花钱,医疗服务则交由市场提供,放开竞争,代表着“不干涉”的充分商业色彩,典型代表美国个人医保。

要么选前者,国家出钱,让大家都能免费看病,但医院也得归国家管,一碗水端平,皆大欢喜;要么选后者,大家看病自己付钱,但是得放开竞争,有得挑:谁家便宜、服务好,大家就去谁家看病。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身国情,二者择一。

但我国医改在3-年这跌跌撞撞的10年里,却独创了一种组合:市场化的需求方——居民看病,花的钱是自费+医保报销;行政化、垄断化的供给方——医院强势垄断医疗服务,医院不成气候,形不成竞争。

这其实是医改两派拉锯的结果:市场派确立了全民医保路线,政府派却掌握了供方,强化了医院的地位。

但是这样,带来一个尴尬的结果——过度医疗。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在年《财经》年会上披露:中国目前的医疗消费中,30%是过度医疗,很多钱被浪费掉了。

而且,医疗专业知识浩如烟海,不光患者不懂,监管者也未必全懂。处在垄断地位的医院,借着现代医疗科技发展,不断升级医疗行为,让每个病种的消费单值大大提高,就能从患者口袋和医保资金两边得到更多的收入。比如微创手术的普及、更先进的检查手段、更多的耗材、更好的设备、更贵的药品等等。治病救人,用好东西无可厚非,但外人很难判断是不是每个行为都值得。

第三,夸张的医疗通胀!

除了老龄化和过度医疗,还有第三点,医疗通胀。通胀,就是指钱不值钱了。放到医疗领域也是一样,现在花同样多的钱,却享受不到和过去一样的医疗服务,这就是医疗通胀。

根据美世11月4日发布的《年全球医疗趋势报告》,年,根据保险公司的报告,医疗费用上涨了9.7%,增长速度是通货膨胀的3倍。

年,医疗费用将上涨9.5%,是通货膨胀的3.5倍。如果医疗通胀率一直保持每年10%左右的速度,也就意味着医疗费每7年就会翻一倍。而通货膨胀翻一倍,却要整整20年。人民的消费水平跟不上医疗通胀,这更加剧了“看病难”的局面。

医疗费用涨,但是池子里的水不跟涨。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够用。一面是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压力,一面是客观上存在的浪费,还有一面是夸张的医疗通胀。

我们的医保捉襟见肘,而且会越来越捉襟见肘,实在正常。但是!关乎全民生计的大事,不可能不管。那么,该怎么管?出路又会在哪里?

四、问题该如何解决?

过去年,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哪个国家、何等发达,医疗服务都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低价、高质量、便利,这三者无法共存。

比如英国的NHS公费医疗,就牺牲了便利;美国的个人医保,牺牲了低价。

我国医保改革的前10年,实质上就是在追求“不可能三角”:适度而不是无限度地增加医疗的投入(低价)、在可负担的价格范围、可接受的等待时间里(便利)、让大部分国民得到基本的、而不是全部的医疗服务(高质)。不过是在不可能三角的每一个点上做出了一些妥协,希望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但这种脆弱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定程度上说,其实我国的医疗服务在这3点都做出了成效,其中便利这一点,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因为即便在三点上都做了让步,其实仍旧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基金池告急,无以为继。

其他国家的医保情况如何?他们是怎么做的?我国是不是也要借鉴其他成熟国家,改变路线,调整策略?我们就来看看欧洲和美洲最发达的两个国家之一:英国和美国。

1.借鉴英国?医保退一大步,大病全管,小病全不管

很多人觉得国外医保好。要真是那样,未尝不能给我国医改一些启示。但国外医保真的那么好吗?几个留学生同事的反馈是,在国外根本不敢生病,生点小病只能自己在家熬。因为英国实行的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完全由国家买单。医保基金80%-90%来自政府财政收入。

而且95%医疗机构是国有的,医护人员也吃国家公粮。从开销到提供服务,国家全部包揽。大凡重病(比如癌症),手术、住院、包括做化疗、住重症监护病房,都由NHS出钱,患者一分钱不用花。而且英国全国公民都能免费享受。这一点,NHS确实做得很好,排名常年占据世界第一。

但这套体系也有问题。想象一下,所有人看病都不花钱,那如果谁稍医院,医院会挤成什么样子?基金池的钱够撑几年?现实中,英国的对策是几乎完全放弃小病的保障。日常发烧感冒,甚至肠胃炎,看医生都得排队一周。很多小病等上一周都自愈了。不想等就只能看私人医生,价格起码40英镑(约人民币)10分钟。这钱NHS就不管了,全部自费。

这也是很多欧洲国家医保的通病。这显然与我国国情相违背。我国医疗体系和医保最为人称道、最让来华老外惊叹的,就是物美价廉,方便快捷。医疗服务本就是稀缺资源,我国不论大病小病都能那么方便、容易地看病,反而是奇迹。除了宏观调控,还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感恩。

2.效仿美国?交给市场调节:旧政无功无过,新政又贵又烂

美国的公立医疗保险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帮助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济计划(Medicaid),和帮助老人的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Medicare)。经费来源民众交钱和财政收入各占一半。

而美国的“职工医保”是通过商业保险实现的,与我国类似,个人缴一小部分,企业缴大部分。这也是不少人有“国外保险意识更好”的错觉的原因——如果算上我国社保,中国居民“保险意识”也不差;直到年,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了时任总统奥巴马的医改法案。让本就不咋地的美国雪上加霜。

奥巴马新医保让每个家庭每年多交相当于多人民币,看病时却要自费00以上才能使用。而且尽管大家交的钱多了,基金池反而开始入不敷出。因为对重症、慢性患者参保不加限制,征再多钱都是不够用的。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把重病、慢性病患者高昂的医疗成本,转嫁、均摊到了更多本无需承担这笔费用的人群身上。普通民众、医生、政府、保险公司,除了那些重病患者,没有一方从中获利。

(图中显示各州承保奥巴马医保的保险公司数量。紫色为4家以上,橙色为1家。可明显看出年-年,大量保险公司退出奥巴马医保计划)

所以毫不意外地,奥巴马医保在年5月4日被国会众议院叫停。

经过这番折腾,美国医保伤筋动骨。美国医保之路,显然也还在试错探索中,甚至中间走了很大弯路。同样给不了我国医保优化太多好的启示。减少保障内容、依赖市场调节,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表面工夫,都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优解。路还是要靠自己走。

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有关部门这些年都做过哪些尝试:

3.兜:政府掏钱,大力财政补贴

钱不够用,那就政府拨款。而实际上国家确实一直在加大医疗投入。过去曾有公知说“每年投入亿,就可以全民免费医疗。”现在看来这话谬误太大了。来看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过往几年政府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

财政支出每年都在以24%的速度增加,更是在年起就突破了“万亿”。医疗卫生总费用,对总GDP的占用越来越高。

从年的3.07%一路爬升到了年的6.60%。想靠财政补贴帮医保脱困,无异于抱薪救火,最终结果多半是陷入死亡螺旋。

4.再分配:个人账户缩水,加大统筹

今年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新的医保改革征求意见稿。因为牵扯到的利益太多,引起全网哗然。意见稿内容很多,我概括一下其中相关部分:

过去职工医保个人缴费2%,企业承担8%。个人缴的钱,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企业缴的8%其中30%也进入个人账户。这次改革后,企业代缴的那30%也会进入统筹基金了。也就是说个人账户的钱变少了,职工医保的收入会更多进入统筹基金。

究其根本,是因为很多年轻人、身体健康者,很少生病,个人账户里结余了很多钱。据统计去年已经达到了0多亿。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个人账户却不够用,负担很重。此举预计能让统筹账户每年多0亿收入,用以弥补亏空,盘活资金。同时严格限制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以前某些药店卖运动鞋、甚至卖鸡蛋、洗发水,然后套现医保卡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有了。看病的正事钱都不够花,岂能再浪费在这些小事上?

这项措施刚刚实行,效果如何有待长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保大困局未来,医保的钱,还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