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耳炎是宝贝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一般为48小时内突然发作的中耳炎症感染。本病冬春季节高发,多发于新生儿到7岁的儿童。
幼儿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最常见症状为幼儿夜间突然骤起耳痛,伴发热。
●全身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和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的胃肠道症状。
●耳痛:早期即可出现,逐渐加重,疼痛可以放射到半个面部,甚至整个头。耳流脓后症状可以减轻。小儿夜间常因耳痛哭闹不止、摇头、撕扯耳朵。
●耳鸣及听力下降:早期为耳闷胀感,鼓膜穿孔流脓后,发现听力下降。耳鸣可因耳痛而被忽略。
●耳漏:鼓膜穿孔后可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有时可带血丝。
什么是幼儿中耳炎?
幼儿中耳炎是宝贝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一般为48小时内突然发作的中耳炎症感染。本病冬春季节高发,多发于新生儿到7岁的儿童,发病较快,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更易引发此病,绝大多数(80%以上)与细菌感染有关,少数为病毒(5%~10%)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可以转变为分泌性中耳炎。
为什么幼儿中耳炎高发呢?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慢性疾病以及邻近病灶的疾病是引起本病的诱因。
●小儿咽鼓管较短、咽口位置低、峡部宽、管腔大,故细菌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
●幼儿身体抵抗力低,易感染上呼吸道传染病。
●幼儿咽部淋巴组织丰富,局部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
●其他原因:急性传染病,外伤等病史。据报道长期吸入二手烟或刺激性气体也会增加中耳炎的发病。
幼儿中耳炎的诊断要点
1.儿童多见,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游泳,外伤等病史。
2.突然出现剧烈的耳痛,并放射到头部,耳流脓后耳痛减轻。
3.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烧。
4.听力逐渐下降,可伴有耳鸣。
5.鼓膜弥漫性充血,增厚,标志不清,穿孔,溢脓,乳突压痛。
6.纯音测听;传导性耳聋。
7.分泌物培养常见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菌,变形杆菌和III型肺炎球菌。
8.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
医生特别提示
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宝贝突然夜间诉耳朵疼,发热,抓耳朵,特别是近期有感冒病史的,要高度怀疑宝贝可能得了中耳炎,医院就诊。当然,要在排除了外伤、异物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
●护理中耳炎宝贝要注意居室环境空气流通,清新,避免二手烟或刺激性气体刺激宝贝呼吸道;
●注意宝贝保暖,多饮水,按时用药;药物滴耳时让患侧耳朝上,滴入1~2滴药液后轻轻牵拉耳廓,以使药液作用于鼓膜;
●滴鼻剂滴鼻时注意先将宝贝鼻涕清理干净后,让宝贝仰卧头低位,滴入药液后要让宝贝多躺一会儿,以使药液充分作用于鼻咽部。
●宝贝症状缓解后要坚持再用2~3天药,防止症状反复。
幼儿中耳炎如何治疗处理?
如发现宝贝得了中耳炎,医院就诊。
全身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
要给宝贝多饮温开水,保暖,保证营养,保证休息,注意室内通风。
●对症治疗
对于伴有高热,疼痛剧烈的患儿,要给予退热、止疼等对症处理。
●抗生素治疗
如耳痛重,发热,血象高,则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选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根据病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局部治疗
●局部用药
鼓膜穿孔前可用1%的酚甘油滴耳,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穿孔后可用含有抗生素的滴耳剂,如1%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滴耳剂,同时要用麻黄素类药物滴鼻,以减轻鼻咽部肿胀,通畅咽鼓管引流。
●鼓膜穿刺或置管
如宝贝中耳炎加重,鼓室脓液蓄积使鼓膜肿胀,耳痛剧烈和高热不退。此时需做鼓膜穿刺或置管,通畅引流,排出脓液。
病因治疗
纠正不正确的喂奶方式,擤鼻方式等。
医生特别提示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比较轻的幼儿中耳炎,单纯对症治疗同时辅以滴鼻剂改善咽鼓管引流,一般可以治愈,但如果症状重,甚至出现鼓室积脓,则必须及时足量应用抗生素治疗。
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如果宝贝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有可能迁延不愈,病变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长期鼓室负压会造成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儿童唤之反应慢。
如何预防宝贝中耳炎?
●预防宝贝中耳炎,首先要保证宝贝营养,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6个月内怀抱式喂养,避免仰卧式奶瓶喂养,喂奶后不要马上将宝贝平卧,防止奶液反流;
●要采用正确的擤鼻方式,即将一边鼻孔堵住,擤另一侧鼻孔;
●避免游泳时不洁水进入鼻咽部;6~12个月的宝贝避免镇静剂的应用及避免接触二手烟。
TIPS:
会发生鼓膜穿孔导致听力损伤吗?
小儿鼓膜不易穿孔,对于鼓室积脓或积液,应积极进行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适时进行鼓膜穿刺或切开术,对通畅引流,炎症消退,缩短病程和防止并发症甚为重要。
如果已经发生鼓膜穿孔,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滴耳剂滴耳,同时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生素,辅以对症治疗,及时治疗中耳炎,炎症消退后,小的穿孔一般可以愈合,但大的鼓膜穿孔有时不能愈合,会影响听力,造成传导性耳聋,需要手术修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