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的一份资料上记载着,目前全球约有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万是孩子,这其中约有6成儿童的听力损失是完全可以规避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错误使用药物、给娃掏耳朵等。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左耳掏完,右耳掏,给自己掏爽了还要给自己家的孩子掏。润妈随手在网上搜索掏耳朵,就看到一个1岁大的宝宝因家长在掏耳朵时不小心把挖耳勺滑落了,因而碰到了鼓膜,用棉签探查的时候有点出血,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耳膜有穿孔的情况,担心之后会有后遗症留下。还有一个妈妈在网上分享给宝宝掏耳朵,说给孩子掏耳朵时孩子很享受,即使拍照留念不小心比较用力转动棉签孩子也没有意见。
润妈在看到上述两件事的时候无不为孩子捏一把汗。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给孩子掏耳屎不容易让孩子耳道堵住而影响其听力,但你真的了解耳屎吗?今天,润妈就和大家叨叨关于耳屎的这些事。
耳屎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千万别小瞧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上的腺体分泌出的淡黄色粘稠物质),也别嫌弃它脏,它的存在对我们的耳朵来说起着众多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耳屎的本领吧。
1.杀菌
耳屎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肤的表面筑起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的环境下,可帮助耳道内起到轻度杀菌的作用。
2.保温、保湿
耳屎可以帮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不至于让耳道内的皮肤过于干燥。
3.防护
被耳屎中的油脂滋润的耳道皮肤上的细毛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以及防止飞虫对耳朵的侵袭。
4.防噪
耳屎可以促使耳道空隙变窄,从而缓冲传入耳中的声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剧烈的声响所震伤。
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用力过猛,方法不当,使用了不干净的挖耳勺、共用挖耳勺等都可能引起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中耳炎、外耳道真菌感染、传播疾病。
虽平时可以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使耳屎自行脱落和排出,但每个孩子分泌出的耳屎量以及分泌的速度存在着差异,可能因为耳屎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而导致外耳道内积聚众多耳屎造成耳屎栓塞。那究竟该怎么办呢?答案自然是防患于未然。
保持外耳道的清洁
若发现孩子耳朵的部位有耳屎屑或是孩子出现抓耳挠腮的情况时,可能说明外耳道内出现了较多的耳屎,此时可选用粗细合适的棉签蘸取适量医用酒精,在外耳道处轻轻擦拭或卷几下,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止痒,也可以清洁消毒外耳道,防止感染。
切莫随意掏耳朵
儿童的耳道会比成人窄很多,且皮肤的免疫能力也更脆弱,频繁帮孩子掏耳朵可能将孩子耳道皮肤的天然屏障破坏不说,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孩子耳道湿疹。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当孩子习惯掏耳朵,但家长又不在旁边时,很可能因孩子自行掏耳朵而导致耳道受损。
定期就医检查
很多妈妈从小时候便会带孩子上游泳课,而当水进入耳道内后容易让耳屎因遇水后膨胀,引发耳道栓塞,严重时还会引起孩子耳朵疼痛。建议家长若发觉孩子耳屎较多,常抓耳挠腮或是摇头等表现时,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孩子取出耳屎,防止栓塞。
医院如何处理
润妈记得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让大人掏耳朵,经常会让家里人给自己掏,但总感觉掏不干净,甚至有越挖越多的趋势,后来感觉耳朵中有嗡嗡声(也就是耳鸣了),于是就去看医生了,医生说耳道中有很多耳屎,还有轻微的炎症,让别再掏耳朵了。通常他们会这样为我们处理耳屎。
1.若孩子的耳屎并没有黏连在表皮上,在医生观察下判断可取出时,那么医生就会直接通过内窥镜使用夹子帮孩子夹出耳屎了。
2.若孩子的耳屎属于干性耳屎时,医生会让其使用滴耳液浸泡耳屎3日,医院通过专门的设备进行温水冲洗,在冲洗的过程中耳屎自然会顺着水流而出。
一般此方法相对比较温和,多数孩子都能配合着完成,根据润妈冲洗的经验,水入耳朵时犹如大海迎面冲来的感觉,可能孩子会有些小紧张,家长可提前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以免在冲洗时因孩子乱动而造成损伤。
由于为孩子清理耳朵需要到专业的设备,医院让专业的医生为其清理,切不可在家自行清理,以免引发其他耳朵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