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个方子化痰祛湿,专门针对痰湿头晕眩晕,
TUhjnbcbe - 2023/6/30 21:00:00

说起眩晕,似乎犯晕的患者越来越多了,不但高血压的中老年朋友头晕,很多小年轻也沉浸在头晕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很多人并没有高血压,但是还经常眩晕,令人十分难受,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一句话:睁着眼难受,闭着眼更难受,站着难受,躺下更难受,有人甚至晕到呕吐不已。那么中医如何解释眩晕呢?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至金元时代,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丹溪心法》则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学说。《景岳全书》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指出“无虚不能作眩”。《医学正传》言:“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指出眩晕的发病有痰湿及真水亏虚之分,治疗眩晕亦当分别针对不同体质及证候,辨证治之。

此外,还指出:“眩运者,中风之渐也”。认识到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总结起来就是,眩晕与三大原因有关:

1、无痰不作眩。痰饮,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浊阴,因为水属阴,痰饮就是水,所以痰饮属于浊阴。所以,中医治疗眩晕,往往会采取化痰化饮的方法,把阻塞在管道中的痰饮化掉,清阳之气才能上升。

2、无风不作眩。中医把左右摇摆的毛病称之为“掉”,而把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的毛病称之为“眩”。“掉”也好,“眩”也好,都跟风有关系。所以,中医认为,要想治疗眩晕,还得祛风。

3、无虚不作眩。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气血虚,无法给头部大脑提供营养,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低血压或者贫血,因为低血压、贫血的人也常常头晕。

因此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验方

茯苓,白术,泽泻,法半夏,天麻,龙骨,牡蛎,水煎煮,日服1剂,连服5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子。

茯苓用量需大,味淡,淡能渗湿,可以把体内多余之水湿排泄出去,通过利水化痰,把阻隔清阳的痰饮消除,也能治疗痰饮眩晕;

白术用了30克,也是起健脾利水的作用;

泽泻也有利水、排湿的功效。它与茯苓不同的地方在于茯苓偏作用于中下焦,而泽泻可以作用于上焦;

半夏在中医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作用就是化痰化饮,另一个作用是止呕。半夏体滑性燥,质地黏滑,所以能燥湿,湿跟痰饮一样,只不过湿多了就是痰饮,所以半夏也能治痰饮。无痰不作旋,通过祛痰,就能治眩晕;

天麻就不用说,定风;

看出来没有,半夏、白术、天麻就是祛风痰、定眩晕的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药;

最后两味药是龙骨、牡蛎,中医认为沉重的东西具有潜镇的作用,可以镇肝熄风。

温馨提示:方子虽好,但不适合每个人,高血压、低血压、颈椎病的患者也会引起眩晕,用本方是不合适的,所以出现症状及时找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方子化痰祛湿,专门针对痰湿头晕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