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一用就灵特效穴位祛百病绝对能让 [复制链接]

1#

第三章调养五脏特效穴

神门穴:治“心”之要穴

取穴神门穴,五行属土,为心经原穴,属手少阴心经。此穴位于人体手腕部,仰掌取穴于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神门穴有补心益气、安神降火之功,主治失眠、心悸、癫痫、心痛、高血压、心绞痛、神经衰弱、无脉等症。

按揉神门,保养心系统

神门是心经原穴,是心经的动力之源。经常按压神门,可调理心经,维持心脏正常运作,从而防止心慌、盗汗、健忘、咽痛等心系统疾病。自我按摩时,可以用单手拇指去按揉另一只手的神门穴,力度适中,不可过大,有酸胀感即可。

掐按神门,轻松入眠

失眠起病的原因很多,内燥滋生、心火上扬,脾、胆受寒等都可引起失眠。刺激神门不仅可直接滋养心经,起到抑制心火的作用;还可使整条心经活跃起来,疏通其他脏腑经脉,使血气在全身的运行不受阻滞,补足脾等其他脏腑的经气,对失眠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如下:失眠较轻的情况下,以大拇指加适当力度按揉双手神门穴即可,每只手每次5~10次。

失眠较重,则要采用掐按的手法,按压双手神门穴,以加重对该穴位的刺激。具体掐按方法:一手拇指尖掐按对侧神门穴约1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刺激神门,治疗癫痫

中医认为,癫痫是因神耗太多,思虑过度,造成心脾虚弱、郁结于肝、痰浊不化、心窍被蒙蔽所致。刺激神门可重开心窍,从而有益于治疗癫痫。在刺激神门的同时,配合取心俞穴、肝俞穴和脾俞穴,更有利于行气化瘀,补脾益血。

太冲穴:治疗肝病的首选穴位

取穴太冲穴是肝经上的原穴,又是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的凹陷处,取穴时,一般取正坐垂足或仰卧位。

太冲穴有消肝理气、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主治肝脏疾病。常用于治疗头痛、目赤、高血压、遗尿、月经不调、下肢麻痹、脚肿、中风、呕吐、小儿惊风、中风等症。

按揉太冲,清肝消气

“大动肝火”这个词语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脾气大。脾气大、性格急躁,其实与肝火旺盛有密切的关系。心中有郁结,人体内的气血就不通畅,形成内火,内火沿肝经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怒”。

太冲是肝经上的原穴,刺激此穴有助于打通整条肝经的经脉,起到理气消肝,增强体内血气供应,疏通郁结,平息内火的作用。火灭了,怒气自然也就没了。具体方法如下:将大拇指或食指置于太冲穴上,并施力按揉,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

指压太冲,防治高血压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腧穴、原穴,经常按揉此穴不仅可以疏调肝气,令肝气舒畅,心情开朗,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刺激太冲,治疗急性肩周损伤

急性肩周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和明显疼痛,通过刺激太冲穴来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认为,肝主筋,太冲穴位于主治经筋疾病的足厥阴肝经上,又是腧穴,可有效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

临床证实,急性肩肘损伤后,太冲穴会有明显的压痛感,一边刺激该穴,一边让患者适度活动肩部关节,可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肝俞穴:改善心情,保护肝脏

取穴俯伏或俯卧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筋缩穴旁开1.5寸处取穴。

肝,指肝脏。本穴内应肝,为肝脏之气输注之处,是治肝疾之重要腧穴,故名。

改善心情,保护肝脏

七情中的“怒”能伤“肝”,暴怒可导致肝气上逆,郁怒可导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血液运行通畅,心情自然就会舒畅。

另外,当肝脏有疾时,多表现为胁痛、黄疸等肝胆病症;由于肝开窍于目,肝脏疾病还能导致目赤肿痛、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等,以上诸症都可通过按揉肝俞穴来治疗。

本穴为肝的背腧穴,是肝脏经气传输之处,肝主疏泄,故有疏肝解郁、利胆退黄、理气止痛之功,主治黄疸、胁痛等。

清肝明目,保护视力

肝开窍于目,本穴为肝之腧穴,具有泄肝火、补肝血、柔肝阴、清肝明目、消肿止痛之功,主治目赤、目视不明、夜盲、目翳等。

泻火止血,主治吐血

肝俞穴具有清泄肝热、泻火止血之功,主治吐血、衄血等。本穴有平肝潜阳、熄风化痰之功,主治眩晕、癫狂、痫证等。

现代医学新用法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石症、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五官科系统疾病,如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沙眼、夜盲症、视网膜炎;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

指压方法

他人代为按揉。施术者两手置于被施术者背部,双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的肝俞穴。按揉的手法要均匀,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3分钟,两侧同时按揉。

行间穴

取穴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第1、2趾趾缝端凹陷处取穴。

行,循行,穴在第1、2趾趾间缝纹端,喻脉气行于两趾之间,而入本穴,故名行间。

按揉行间泻肝火

如果一个人“火气大”或“肝火旺”,应该如何来调治呢?其实,每条经上的荥穴都是泻火的要穴,肝经上的荥穴——行间穴,位于第1、2趾间,对于肝火旺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肝火旺时,人容易发怒,大怒甚至会导致肝火上冲于头部,出现头痛、眩晕;上冲于眼睛出现目赤肿痛、目眩、青盲;上冲于耳出现耳鸣、耳聋;上冲于口出现口歪。怒气对人体有很大损害,不妨经常给自己按揉行间穴泻火吧!

本穴为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荥主身热,故有清泻肝胆实火、利头目之功,主治头痛、目赤痛、眩晕、失眠等。

按揉行间,宣肺止咳

本穴为肝经之荥火穴,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清肝泻火、宣肺止咳之能,能有效缓解呃逆、泄泻、咳嗽等症。

现代医学新用法

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癫痫、失眠;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胃炎、肠炎;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睾丸炎、遗尿、尿潴留。

指压方法

两腿盘坐,以一手食指指尖掐按行间穴。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钟,两侧行间穴交替掐按。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期门穴

取穴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直下二肋处取穴。妇女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临床上,期门穴主要用于治疗腹胀、胸胀、打嗝、呕吐等肝部和胃部不适引起的病症。此外,它对肝脏排毒等问题引起的皮肤粗糙、肤色蜡黄等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打圈按摩,排毒养颜

众所周知,人体的肝脏从晚上11点开始排毒,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习惯晚睡的现代人,往往错过这个最佳的肝脏排毒期,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面部皮肤粗糙、脸色蜡黄,甚至会使肝火过旺引起小痘痘。对付这些问题,除了在肝脏排毒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状态外,还应该辅以穴道指压法对肝脏进行调理,在保证睡眠的同时,促进其排出毒素。具体手法如下:找准腹部中线旁的双侧期门穴,将双手大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每天打圈儿按摩60下左右。

按揉期门,疏经丰胸

经常按揉期门,除了能排毒养颜,还可丰胸、去痛。因为期门穴位于乳下,按摩此穴位可促进女性胸部血液循环,具有疏经活血的功用,长期按摩,可促进乳房发育,改善因气血瘀积造成的乳房疼痛等症。具体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对侧中指指腹面按于期门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指压期门,改善经期气色

要想在经期依然保持好气色,就需要调理月经。导致女性月经不规律的原因有二:一是肾虚,二是肝气郁结,且多以第二种状况造成的月经不规律为主。期门穴是肝经上的要穴,对调理肝脏有重要作用。按摩期门穴可消肝解郁,调节月经规律,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难看等问题。具体手法如下:分别将双手的中间3个指头并拢,放在双侧穴位上,然后一边吸气,一边加力按压;一边吐气,一边放手,直至有酸麻感。

太渊穴:肺经大补穴、补气最强穴

取穴此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的凹陷处,即拇指根部的凹陷处,取穴时需仰掌。

太渊穴又名太泉穴,属手太阴肺经,是肺经上的原穴,五行属土。肺司气,而太渊穴是中气的大补穴位,太渊穴可有效治疗肺虚引起的各种疾病,肺朝百脉,它是脉的会穴,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甚佳。

搓揉太渊,可治多种疾病

肺掌管着人体的呼吸,是人体与天地交通的重要场所。

肺经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对气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肺虚引起的胸闷、肢体沉重、麻木,以及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皆有防治作用。肺属金,而太渊属土,五行中“土生金”。

因此,太渊是肺经的母穴,它在寅时开穴,在肺经中最先得气,源源不断地为肺脏提供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滋补功用最强,不仅可治疗疾病,还可改善因肺气不足而引起的皮肤干燥等症。每天用大拇指关节按压太渊穴或来回揉搓就可治疗,方法简单且非常容易操作。

按揉太渊,为心脏注入强劲动力

中医认为,心悸也就是心律不齐,大多由于心气不足造成,肺与心相通,太渊在为肺源源不断输送维持正常功能的能量的同时,也在保证对心脏能量的供应。

现代人经常熬夜,在太渊开穴时,不能好好休息,机体得不到好好调理,耽误了体内经气的输送,使心脏健康得不到保障,常常会在快走、跑步、爬楼梯时上气不接下气。

每天揉按2~3分钟太渊穴,能加强肺的呼吸功能,增大通气量,为心脏注入强劲动力,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早上起床前找准穴位打圈揉按,效果最佳,力道适中为宜。

肺俞穴:养肺散热之要穴

取穴肺俞穴,为肺的背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可散发肺之热,俯卧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是。

肺之保健穴,广泛调理呼吸道疾病

肺俞穴,是人体肺的专属保健穴,具有理气、平喘、宣肺等功用,可广泛防治因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临床上,它对肺部及呼吸道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治疗肺炎、咳嗽、气喘、鼻塞、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等症。

呼吸自然,保持肺气畅通

人到中年,机体的各种功能开始减退,气血也开始出现亏损。因此,常常会感到气短乏力,“憋得慌”,快走、爬楼梯都会感到喘气不顺畅。肺是呼吸吐纳交换之场所,肺俞穴掌控着肺具体方法:取坐位,先用左手掌根搭于右侧肩井穴,中指指尖按定右肺俞穴,按揉2分钟,然后换右手照上法按揉左肺俞穴,揉至局部发热为度。如情况较重,还可配合膏肓俞,效果更好。

气疏散的关窍,按摩此穴,便可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扶正固本,化痰之特效穴位

痰是人体喉部至肺部之间的器官黏膜产生的液状物,往往使人产生咽喉异物感。人体津液不经正化,才会有痰,因此,要想化痰应加快肺部功能,使脾、肺、肾气血畅通以扶正固本,化解症状。

具体方法如下:在咳痰时,自己反手到后背找准穴位,一边吐气,一边在穴上强压6秒,重复3次,就会明显感觉喉部异物感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帮小孩按压时,力道不宜过大,为保证效果,可增加按压次数。

公孙穴:补脾、安神之要穴

取穴此穴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用,可治疗胃痛、痢疾等胃肠疾病和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调理公孙,补脾化瘀

人体内十二经中,只有冲脉涵养十二经的全部气血,调理冲脉便可疏导十二经气血。公孙穴通冲脉,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过按压公孙穴消除血气阻滞的方法是:找准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压,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刺激公孙,改善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肾虚弱,寒邪内生或外侵有关。脾、肾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便会在体内滋生虚火,形成内结。公孙穴通冲脉,以掐按等方法强刺激此穴可疏导全身血气,改善脾虚肾弱,加快小肠蠕动,从而改善便秘。具体方法:用对侧大拇指指尖掐按公孙穴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揉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公孙,消除感冒

对风寒感冒造成的胃部不适、头痛、咽痛,可通过温和按摩公孙穴来治疗。由于“脾”主升,而风寒引起的虚火燥气沉降,燥气过多沉降在胃部,脾经的气自然就提升不上去,便会出现胃部不适和上体炎症。按摩公孙穴,可消除胃火,补益脾气,改善胃部不适和其他感冒症状。具体方法:取坐位,用大拇指指端顺时针方向按揉公孙穴2分钟,再点按30秒,以局部酸胀为度。

刺激公孙,缓解痛经

冲脉起于胞宫,胞宫是人体涵精纳血的地方,因此,与女性行经有重要关系。公孙穴通冲脉,以重力掐按行泻法强刺激此部位,可改善女性经期血气运行,消除寒滞引起的气血不畅,缓解疼痛。

脾俞穴: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

取穴脾俞穴为脾之背腧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需取俯卧位。

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功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

帮助远离胃肠疾病的养身大穴

据《急救仙方》卷十一记载:“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是穴理腰身胀满,腹肚泄,泻痢身重,四肢不收,黄疸,邪气积聚,腹痛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分,得气灸三壮。”●

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是养生大穴,同时,也是治疗胃肠疾病的要穴。据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脾俞穴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出血、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具体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两脾俞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

补虚利湿,解除疑难杂症之奇穴

中医认为,脾是主管人体水谷运化的重要器官,主要与消化有关。它统血液,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源。

因此,它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治疗气血虚弱引起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脾俞穴是脾的保健穴,对多种疑难杂症有特效。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