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耳朵痒了随手掏一掏不,这个习惯要不得 [复制链接]

1#

王先生捂着右耳急匆匆地走进耳鼻喉诊室,“李主任,快帮我看看耳朵。我今天在家用挖耳勺掏耳朵,结果掏出血了,现在耳朵里面痛,还有血流出来,我不会是把耳膜掏穿了吧,我会不会变聋啊?”

医生连忙用电耳镜帮他检查,确定只是外耳道损伤导致的出血,鼓膜完整,进一步完善了听力测试,听力是正常的,李教授提醒他不要担心,给他开了几天的药物预防感染,并叮嘱他一定要保持外耳道干燥,不能再自己掏耳朵。

其实,像王先生这样习惯在家自己掏耳朵,或者让其他人帮忙掏耳朵的人比比皆是。耳朵有点痒,拿个棉签掏一掏,就感觉舒服多了。

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掏耳朵,在民间俗称“挖耳屎”。不要因为带了个“屎”字,就觉得这玩意留着也没用,掏掏更健康。在四川满大街都有掏耳朵的,当地人叫“耙耳朵”,是人们休闲时的必选项目,部分掏耳朵的师傅甚至凭着一手掏耳朵绝活家喻户晓。

那么,掏耳朵到底好不好?怎么掏耳朵才正确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耳屎”正名

医学上称“耳屎”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耳屎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部分人是干性耳屎,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人们称之为“干耳”。也有一部分人耳朵油脂分泌旺盛,耳屎比较粘稠、看起来颜色比较深,油油的,有的会流到耳外,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油耳”。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耵聍是干性还是湿性,都属于正常现象,是由遗传基因和饮食习惯决定的,不需要过多在意。

小“耳屎”,大作用

1.杀菌作用——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肤表面会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实验证明,耵聍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2.阻挡异物——耵聍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绒毛,这些绒毛能阻挡由外界的尘埃颗粒和微生物进入耳道深部,保持耳道的清洁。耵聍和绒毛还能防止昆虫和其他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

3.保护鼓膜——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4.保持湿度——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可使鼓膜保持弹性处于最佳状态,保持声音传导的稳定和顺畅。

掏耳有风险,动手需谨慎

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一方面,我们的耳朵有一种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皮屑等等可随着我们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

另一方面,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过多人为地去干扰、去掏耳朵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痒甚至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发炎。

频繁的掏耳可能使外耳道局部受到刺激反而造成耵聍分泌过多,若一不小心捅破耳膜,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什么情况下需要掏耳朵?

当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这种情况称为“耵聍栓塞”。当耵聍栓塞形成,轻则会出现瘙痒,重则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若耳朵进水后则会导致症状加重,并且易于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出现耳痛、流脓等不适症状。

因此,当您出现上述症状时,医院寻求耳鼻喉科医生帮助,确定问题的原因,若是单纯由于耵聍栓塞所致,由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将耵聍取出。若耵聍质地较硬,或者嵌顿在外耳道内,则需先用耵聍液(例如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软化耵聍,数天后通过外耳道冲洗将耵聍冲出。

无论何种耵聍,耳鼻喉科医生都能专业对症处理,并且更加安全。

小贴士

当耳朵产生痒的感觉,或出现轻度堵塞感时,可增加咬合动作,以帮助耳屎排出。如果只是轻微瘙痒,可以选用粗细合适的消*棉签,适当的蘸上一些酒精,在外耳道内瘙痒处轻轻转动即可。不要用指甲、火柴杆、铁丝等尖锐不洁之物掏耳朵,以免造成机械性损伤或感染。

如果耳屎较多,症状较明显,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取出。医院有专门的设备和办法,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