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代名医沈金鳌的治学思想实为当代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40406/f8o8ww4.html

清代名医沈金鳌,博古明经,一生笃学,40岁以前,专以儒学;40岁以后,专攻医学,集一生之历验,撰《沈氏尊生书》七十二卷,其中《杂病源流犀烛》是本书的主体。

一.从流溯源,博采诸家

沈氏对杂病采取从源到流的研究方法,故每病首设“源流”一篇,以究其原委,悉其形症,考其方治,以及病情之变幻,病势之缓急,病本之轻重,一一推及而详言之。

在从源到流的研究中,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了完整而系统地阐发。沈氏又善于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于一派一系,综合分析,从中找出标本主从。其曰:“遍悉仲景以下诸各家,或论伤寒,或言杂病,或明脉法,或详药性,分门别户,各有师承;正如诸于百家流派不一,而汇于是,未尝北辙南辕。”

如对中风病的分析,他说:“中风,风乘虚而为病也,何来?惟东垣主虚,河间主火,丹溪主痰,似乎各异,不知惟虚也。故无根之火发焉,惟虚也,故逆上之痰生焉。惟东垣举其本,河间、丹溪举其标耳,未有痰与火之发,不由虚也。”沈氏综合各家之说,博采诸家之长,全而完整地论证了各病的施治方法。

二.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

沈氏对杂病的分类以脏腑经络为根据,故每病首列《灵枢·经脉篇》关于十二经起止及循行部位和某经气血之多少。对某一疾病的分析,莫不以《内经》、《难经》脏腑学说为基础,并采各家之说加以分析评判。如《肝病源流》中说:“肝无补法一语,不且遗千古之祸哉!至若阴邪犯入,必阴厥,阴厥宜温,是补肝之气也;阴虚不荣,心阳厥;阳厥宜清,是凉肝之血也。气则温补,血则清补,尚何有肝木之病哉。薛氏清肝火,补肝血两言,洵足为医林炯鉴(炯鉴,明显的鉴戒)。”

三.对脉诊作了扼要的整理

沈氏对切脉极为重视,认为“欲知病先知脉,既知脉方可识病。”沈氏对脉象作了扼要的整理,并附以脉象示意图。他认为:“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赅表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气血也。”浮为阳,属表;沉为阴,属里,迟为在脏,为冷,为虚,为寒;数为在脏,为热,为燥,为实;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至于其它脉象,若洪、芤、弦、虚、濡、长、散皆属浮之类;短、细、实、伏、牢、革、代皆属沉之类;微、弱、缓、结皆属迟之类;紧、促、动皆属数之类。这样提纲挈领的把脉象做了分类,为研究脉诊开辟了新的途径。四.提倡气功导引

沈氏提倡气功导引法,认为可以却病延年,足补药物所不及。他说:“百病之生,皆由气之滞涩,药物之外,更加调养,则病可却,生可延。”又说:“《素问》首卷亦曰恬淡无为,敛神内守,实以静功调养真气。《灵枢》用针灸,亦是以行气之法,起膏肓之疾,可见上古医经专从理气治患,非徒恃土、石、草、木之药已也。微哉此旨,凡医者,病者安可略而不论,徒恃方药乎。”故沈氏在叙途每病方药治法后,必附导引运动之法。

沈氏认为:“导引、运动本养生家修炼要诀。但欲长生,必先祛病,其所导,所运,皆属祛病之法。”所以,沈氏重视气的调理,强调气功导引一法,也是他的一个特点。时至当今,导引气功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加以演化增强,若服药后再加以导引运动,的确有不一样的感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