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驳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6/6002463.html今天是全国爱耳日
一个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围观
↓↓↓
当地时间2日,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生活中什么样的习惯,不经意间偷走了人们的听力?
◆坐地铁公交时,是不是常听耳机?
每天使用耳机两小时,使用时声音超过60分贝,持续三个月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有没有长时间“煲电话粥”?
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是不是经常用硬物掏耳朵?
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用棉棒火柴棒等掏耳朵,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漏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有没有感觉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突然听不到声音。
……
但是,作为人体接收外界声音信息的唯一器官,耳朵的健康却未引起人们相应的重视。
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成为最常见的耳部疾病,专家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后应抓住72小时*金治疗期。
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彭洪: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说,主要是跟他休息不好紧张啊有关,还有就是说本身他可能有一些基础疾病,有高血压有心脏病,再一个就是熬夜的话,血管痉挛导致耳朵供血不足。
如果发生突发性耳聋,三天内就诊是治愈有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如果治疗及时,80%的患者听力可恢复八成以上。
为了耳部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这些伤听力的事情:
长时间戴耳机
长时间使用耳机,声压集中传递到鼓膜上,极易造成听觉疲劳,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耳机音量调高,近距离、长期、过量的刺激会使听毛细胞受损,导致耳朵疼痛、耳鸣、重听甚至听力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听毛细胞不像其他细胞那样有再生能力,它的数量是固定的,一旦细胞死亡,听力损害将是永久性的。
欧盟的一项调查报告称,耳机声音超过85分贝,时长超过30分钟,就可能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如果耳机音量超过89分贝,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持续5年就可能永久丧失听力。
常去KTV、夜店
嘈杂环境中的噪音很大,KTV、酒吧等背景噪音更可高达分贝,完全可以短时间“偷走”听力。噪音会持续对听力造成损害,敏感的人甚至去一次就会发生耳鸣。
楼层住得高
地面嘈杂,有“拔音”的效果,导致高层室内噪音也较大,应减少开窗或常备防噪耳塞。
开车时开窗
开车(车速较快)时风噪声可能会超过分贝,这对听力损伤很大。除此之外,大声鸣笛、车内大音量听歌等,同样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除了以上问题,中耳炎、中耳积水、慢性中耳炎、耳*性药物、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等也会影响听力。
听力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就“找不回来”了,预防十分重要:
注意耳卫生
保持耳道干燥,尽量不掏耳,如果耵聍较多,影响听力,可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清理。
注意擤鼻方式
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这样可能会造成中耳炎或鼓膜穿孔。
使用耳机有技巧
在地铁、市场、娱乐场所等噪音大的地方最好不要戴耳机;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也要注意时间和音量,牢记“60—60”原则:
◆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
◆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切忌戴着耳机睡觉;头戴式耳机能传递相对自然轻柔的声音,好于入耳式或半入耳式;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能主动剔除环境噪音的影响,有助降低耳机音量。
在嘈杂场所戴耳塞
在房屋装修、建筑工地等噪音较大的场合,要与噪音源保持一定距离,使用防噪耳塞或者棉花堵住耳朵,避免听力受损。
在噪音中“间歇离场”
去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事等嘈杂场所时,“间歇式”离开能让听觉器官得到短暂的休息,有助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
防控慢性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听力受损大多是由听觉器官退化所致,但年龄并非决定病情进展的唯一因素,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都与听力损失有关,注重防控慢性病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老年人在饮食中应注意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对预防老年性耳聋也有显著效果。(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武汉晚报、生命时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