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00806/8097684.html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喘证和哮病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3.哮病的辨证论治:
冷哮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汤或小青龙汤。
热哮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汤。
风痰哮证—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方药:三子养亲汤。
虚哮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药: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药: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治法:补肺益肾;方药:生脉地*汤合金水六君煎。
4.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5.肺痨的辨证论治:
肺阴亏损证—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
虚火灼肺证—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证—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
6.心悸的辨证论治:
心虚胆怯证—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
心阳不振证—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证—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方药:苓桂术甘汤。
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瘀阻心脉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
痰火扰心证—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药:*连温胆汤。
7.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
8.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9.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10.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11.中风的辨证论治:
急性期-中经络:
风痰瘀阻证—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
急性期-中脏腑:
阳闭证—治法:清肝息风,豁痰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合安宫牛*丸。
阴闭证—治法: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阴竭阳亡)—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风痰瘀阻证—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药: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左归丸合地*饮子。
12.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为特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又以痰为重要。
13.痴呆的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
14.胃痛的辨证论治:
寒邪客胃证—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证—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药:保和丸。
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证—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方药:清中汤。
瘀血停胃证—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芪建中汤。
15.胃痞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6.呕吐的辨证论治:
外邪犯胃证—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证—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
痰饮内阻证—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四七汤。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脾胃阳虚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汤。
胃阴不足证—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药:麦门冬汤。
17.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
18.呃逆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疗原则。
19.腹痛的辨证论治:
寒邪内阻证—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证—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方药: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证—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药: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证—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证—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药:小建中汤。
20.痢疾的辨证论治:
湿热痢—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方药:芍药汤。
疫*痢—治法:清热解*,凉血除积;方药:白头翁汤。
寒湿痢—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不换金正气散。
阴虚痢—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方药:驻车丸。
虚寒痢—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方药:连理汤。
21.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基本病机属大肠传导失常。
22.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其病理变化可归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类。其病变脏腑主要在于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23.*疸是以目*、身*、小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疸的辨证论治:
阳*:
热重于湿证—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丹。
胆腑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方药:大柴胡汤。
疫*炽盛证(急*)—治法:清热解*,凉血开窍;方药:《千金》犀角散加味。
阴*:
寒湿阻遏证—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方药:茵陈术附汤。
脾虚湿滞证—治法:健脾养血,利湿退*;方药:*芪建中汤。
*疽消退后的调治:
湿热留恋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证—治法: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方药: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24.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病理因素:以血瘀为主。
25.水肿的辨证论治:
阳水:
风水相搏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
湿*浸淫证—治法:宣肺解*,利湿消肿;方药:麻*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饮。
水湿浸渍证—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证—治法:分利湿热;方药:疏凿饮子。
阴水:
脾阳虚衰证—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药:实脾饮。
肾阳衰微证—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瘀水互结证—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26.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27.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8.咳血的辨证论治:
燥热伤肺证—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方药:桑杏汤。
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证—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方药:百合固金汤。
29.痰饮按停积的部位分类:
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3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